胆结石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智力因素对大专生英语学习的影响65809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非智力因素对大专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 要 英语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开发非智力因素,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论文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英语学习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 W.P.)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Intelligence, concrete and abstract)》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 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个概念。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在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和社会环境等。


1.1 英语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多个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它是英语学习的动力因素,或可称为动力(motivation),它能指示学习的方向,并且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是决定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目的的依据。一旦学习目标确立,学生就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刻苦努力。英语学习动机包括学习英语的目的、态度、兴趣等。学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动机。例如: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内在动机则是指因个体内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例如为了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努力做好准备工作,为了赢得比赛而刻苦训练等等。实践证明,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认知策略越详尽,知识掌握得越好。


学习动机与学生所受的社会影响,家庭背景,教育条件直接有关;反之,动机也决定着人的行为目标。其中以与英语国家交往或研究英语国家为目的的动机称为融合性动机。出于职业或其它需要把英语当作工具来学习使用的动机称为工具性动机。两种动机不是孤立的,在学习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受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机会的质量。


动机的激发,能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学习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的,甚至是要一生都要坚持的。不少学习者都会因为学习时间的延续而对英语失去新鲜感,继而感到麻木和厌倦,最后放置一边,不了了之。因此,为了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启发式教学不限于教学的开端,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2 英语学习态度


消极态度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影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降低语言活动的质量,因此要避免消极态度的产生。积极的态度可以促使学生对所获取和使用的语言有快乐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处于满意、喜悦等积极的情绪状态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此时的学习效果最好。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培养积极态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因此老师要注意不要把消极的态度带给学生,而是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并长期保持。


1.3 英语学习意志


意志是学生能否坚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决定事情能否最后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经历过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后,很多学生都表示无论如何努力,英语学习成绩总是停滞在一定的水平。这种停滞状态被称为技能认知习得的“高原现象”(plateau phenomenon)。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伟大的事业或发明的发展过程都要经过革命者或者科学家不懈的斗争和努力,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在“高原现象”期间,只要坚持努力,注意方法,继续学习就一定会有所突破,最终获得飞跃。


1.4 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相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而言,学习兴趣的保持则更为重要。学习兴趣的保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2 培养和激发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


2.1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有目标就有动力。在英语学习中,动机和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目标,就没有动机,没有动机,也无所谓目标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可以首先让学生主动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老师从中给予正面的引导,并从多方引证,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例如增加就业机会,出国学习方便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动力,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之后还要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才能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多加表扬,让学生时刻都充满自信。


2.2 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意志


自信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充满自信的人往往会战无不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学生的信心。作为教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目标,不仅在学生答对问题的时候要表扬,在回答不上的时候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告诫学生“每天一小步,成功一大步”,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动力。


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能力,是维持学生学习英语信心的另一个重要保证。在李建平、戴*、周平(2007年) 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占97%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直接影响,98%的学生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领域,教学方法,精神状态等方面。教师广阔的知识面,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饱满的精神状态将会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步伐,获得更多的知识。而消极、懒散、态度冷漠、教学生硬, 刻板的老师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甚至望而生畏。


2.3 激发与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利用东西方文化差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板报、唱英文歌,看经典电影等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补充手段。这样既练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实践能力,最大可能地促进教学的成功。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勤于读写的习惯必不可少。同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也非常重要,有助于知识巩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学得比较轻松。此外,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也非常重要。有问题提出才能证明学生真正思考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束语


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作为一位英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外,还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实际环境和心理环境),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