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调查团」今天(12月9日)下午,中国空间站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演示了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还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央视直播画面王亚平:同学们,你们好,大家还记得我是谁吗?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现在位于距离地面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仓,非常高兴能够再次给大家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今天和我一起授课的,还有我们“感觉良好”乘组的指令长翟志刚老师和叶光富老师。下午3点40分,在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还演示了多项太空实验。太空转身实验由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共同完成。叶光富在太空中尝试不借助把手等辅助物,自行在太空中转身。王亚平:我有一个想法,请叶老师伸出右手不断划圈,越划越快,来试一下。叶光富:嗯,那我试试。王亚平:叶老师开始转身了,成功了!帮助叶老师完成转身的这个动作和角动量有关,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展示太空转身实验/央视直播画面本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有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他们说:中小学生:在刚才的实验里面,我觉得叶老师的转身最有意思,我很喜欢。我想一个人在太空里面拿一把扇子,扇一扇也应该能做到转身。我建议航天员老师们以后可以试一试我的想法。中小学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双重人像实验,因为用到了我们学过的透镜成像原理,所以我觉得非常神奇。并且它是一正一反,双重人像我们还没有见过。全国四地会场同步太空授课/央视直播画面在60分钟的太空授课中,三名“太空教师”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这也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焦维新:8年前的太空授课主要侧重于微重力的情况下,比如流体等其他一些现象。那么现在呢,我们还有生物学的一些实验等,实验的内容跟更广阔了。因为我们原来是在天宫实验室,我们现在空间站地方也比较宽敞,可以做更多的科学实验,动作也比较大。中继卫星、通讯卫星等,可以把清晰的信号传入到地面。中小学生观看太空授课直播/央视直播画面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中国科协航空科学技术文化普及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亚男表示:王亚男:从太空授课来说,国际空间站也好,发达国家也罢,他们更多的实际上是以太空实验的方式来做,视频可能未来会公开。直接面对青少年建立主会场、分会场,真正做成课堂的形式,产生了强烈互动,还是相对少一些的。这对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求知欲、科学思想、创新探索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记者孙媛编辑王琛琛主编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