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国天宫空间站建造有条不紊、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神舟十四号已准备就绪之际,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另一座大型太空设施-国际空间站,却迎来了不好的消息,经监测,整个国际空间站的内部,已经充满了细菌。这不免让人感到非常迷惑,就连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都束手无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国际空间站从年正式开始建造,到年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总重量吨左右,使用桁架式搭建而成,主体部分包括两大块功能舱体,一个是以美国桁架结构为基础,配备有遥操作机械臂服务系统和空间站舱外设备,并在桁架两端安装了四对大型太阳能电池板,能为整个空间站提供能量供给服务;另外一个是以俄罗斯多功能舱为基础,包含对接舱段和节点舱,可以和其他国家的舱体实现对接,可以为整个空间站提供姿态调整、维持轨道和舱体转换等服务。
如果从年开始计算,国际空间站已经在距离地表公里的空间上,运行了22年之久,为前后约名宇航员提供了长短不一的驻留场所和平台支撑。不过,在随着宇航员“进进出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带到空间站上来。其实,早在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空间站部分储存水体的容器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细菌、真菌和螨虫的踪迹。
在最近的一次检测中,宇航员们在国际空间站上,一共发现了超过55种的细菌,这些样本的采集,共包括空间站的8个位置,既包括宇航员的工作实验场所,也包括宇航员的生活区,比如睡眠室、餐桌、厕所和运动室。这些细菌的种类,大部分是葡萄球菌、泛菌属和芽孢杆菌。同时,检测还发现了多种真菌、霉菌、原生动物和病毒。可以说,目前国际空间站绝大部分空间,已经被微生物所充满。
由于这些微生物,在地球上与人类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基本上伴随着人类的活动在环境中出现,因此可以断定,国际空间站上的这些微生物群落,也都是伴随着宇航员的活动而产生的。而且随着新进驻的宇航员发生轮换,这些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就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美国在地面上,其实是有模拟国际空间站环境的实验室,其中也检测出了微生物存在的现象,只不过细菌的种类,更多的是变形菌属,在人体中这种细菌更多的是生活在消化系统内,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些细菌能够引发胃肠消化器官的疾病。而在国际空间站,这类细菌的种类较少,更多的是棒状杆菌和丙酸杆菌等,而这些细菌多寄生在人体的皮肤表面。
之所以会这样,有科学家表示,这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在国际空间的微重力环境下适应性不同所致。和地面环境相比,空间站由微重力所引起的对流和浮力弱化效应、以及液体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力增强效应,对不同的微生物变异起到不同的推进作用,而各种芽孢杆类细菌就比较快速得加以适应。
那么,这些微生物,对宇航员的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类微生物,即使在地面上,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而且空间站上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加上长期的太空生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下降的问题,所以它们对宇航员不可避免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而且,研究人员发现,以上微生物的细胞体在大量聚集以后,会形成较大的“生物薄膜”,对消杀剂、抗生素等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同时也提高了微生物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除此之外,这些微生物不但对人体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大量聚集在空间站的舱壁和仪器设备的表面,特别是在一些金属物体的表面、窗体密封件以及一些连接器的导线上,对空间站内部设备的运行甚至空间站的整体运行也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随着国际空间站运行时间的拉长,很多问题逐渐涌现,让宇航员们困扰不已。比如最近又发现在某些模块上出现了较大裂缝、俄罗斯舱段厕所损坏、供氧系统发生故障、一系列软件故障导致空间站暂时偏离轨道,而早先发现的舱体漏气问题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现在泄漏点仍然在不断地扩大。当然,这些问题既有硬件和软件的问题,也有宇航员操作不当的缘故,其中有一些也极有可能是微生物“搞的鬼”。
为了最大程度地消灭空间站内的微生物,宇航员们使用了很多方法,比如定期用消毒湿巾对经常接触的物品、把手等进行消毒,及时更换空气净化系统的过滤器,利用真空吸尘器进行吸尘作业,但是都没有达到根治的效果,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在,美国NASA正在开展抗菌表面涂层材料的实验,如果取得成功,将会应用到国际空间站上,将内壁全部喷上这种涂层,不过这项工作既需要时间,同时工程量也比较大。
从年至今,国际空间站还没有实施过一次深度清洁工作,这或许也是空间站内微生物迅速发展的原因。按照相关人员的解释,这能够让科学家们利用国际空间站,更好、更直接地了解微生物在太空条件下的变异和演化、研究它们对人体和基础设施影响有多大提供数据支撑。既然这么说,笔者也无法进行反驳了,但有一个担忧,是不是代价有点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