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小行星吗空间站上的细菌 [复制链接]

1#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科学史上最神秘的谜题之一就是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泛精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小行星所带来的。早期地球遭受许多次小行星撞击,由于当时大气稀薄,在达到地面之前并不会发生燃烧,这使得一些依附在小行星上的极端微生物存活了下来。

几位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也都支持“泛精理论”,这其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史蒂芬·霍金。这种早期生命理论是霍金敦促进行更多太空探索的原因之一。对于许多试图联系其他星球上智慧生命的组织来说,这也是一个兴趣点。但是,该理论有个很严重的缺陷,外层空间对生命特别不友好。极端的温度、低压和辐射会迅速降解细胞膜、破坏DNA并杀死任何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不过,8月26日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上的新研究表明,某些细菌聚集在一起,可以在外层空间中生存,这强烈地弥补了泛精理论的缺陷。这种细菌为耐辐射奇异球菌,它能够在低温、电离辐射、紫外线和脱水条件下生存。

早在年,科学家就利用飞机和气球探测并记录了漂浮在高层大气中的微生物。在距离地表12公里的高空发现了耐辐射的奇异球菌,它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具抗辐射能力的微生物。在地球对流层上确认了这种细菌后,科学家试图了解它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中会如何生存。

年,科学家将干燥的奇异球菌送入太空。这些细菌被塞进金属板的小孔中,NASA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将这些金属板固定在空间站的外部,每年样本都会被送回地球。

样本回到地球之后,研究人员为这些颗粒重新补水,给它们提供食物并等待其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聚集厚度等于0.5毫米的团块都可以在3年的太空生活中存活下来。在太空射线照射的情况下,确实会使外层的细菌死亡。但正是这些死亡的细菌,组成了一个保护性外壳,使内部的细菌免受伤害。

科学家通过对一年、两年和三年微生物存活数据的分析,他们认为细菌聚集厚度为1毫米可以在太空中存活至少8年。如果厚度大于2毫米,它们甚至可以存活15至45年。从地球到火星的最短轨道只需要花费7个月的时间,因此我们有很大的可能性将地球上的生命带到火星表面去。

在今年7月底,我国向火星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火星不被地球生命所污染,探测器在发射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美国的毅力号探测车也同样如此。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如果在火星上发现任何生物体,我们能保证它不是从地球上发送出去的。

泛精理论是个好主意,但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做很多事情。很多行星都有大气,细菌能否在与大气摩擦生热的条件下生存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