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竹笋,莴笋,蒲公英也能吃 [复制链接]

1#

一、春季竹笋正当季,吃竹笋有禁忌

春季竹笋正当季,竹笋脆嫩鲜美,被誉为“素食第一品”,但吃竹笋还是要悠着点,春季吃竹笋需注意以下事项!

因为鲜笋含有大量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所以竹笋不要切后就炒,最好能在沸水里先焯一下,大约煮1-2分钟,甚至可以煮更久一些,以软化粗纤维,有助消化。还会除去涩味,提高口感,而且在竹笋的炒制过程中炒至熟透,进一步使草酸分解。

竹笋为什么麻嘴是因为笋里含有大量的草酸,所以吃起来就有些麻。把鲜竹笋切成片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再炒,水中放些盐,就不麻了。

新鲜的竹笋不需要泡,干的竹笋泡上一个小时即可。竹笋采下来就要底部泡水,防止变苦,纤维化加重。不泡水会使人接触到有毒物质(氰化氢)长期服用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泡十几分钟即可。

中医认为,春笋味甘性寒,属于发物。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复发)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因此,吃的时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能天天吃,更不能顿顿吃。

春笋不要空腹吃,吃之前可以先喝口汤、羹,或者吃几口饭,以减少春笋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笋后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鲜。

二、春季皮肤瘙痒吃点蒲公英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蒲公草,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风吹后绒毛四散进而能到其他地方孕育新生命,可爱的长相受到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其花、茎、叶、根均可入药,用处广泛,也受到医者的喜爱。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中医典籍中,均对蒲公英有高度评价。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

作为普遍存在的野菜,蒲公英的吃法非常多样,可以用来凉拌、煮汤、炒肉、烹茶或是拌到馅料中包饺子,花、叶、茎均可作为食材使用,根一般作为中药使用。在凉拌的时候应当注意不要直接将蒲公英的茎叶洗净后就直接拌,而是应当用热水焯一焯。


  焯水的好处在于可以去除草酸含量多的植物中多余的草酸,以防在体内形成草酸钙,产生结石风险;另外也可彻底清除野菜的花叶上可能附着的细菌、病毒、虫卵等肉眼看不到或不容易看到的致病物质,对于抗过敏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春季吃莴笋时加它,三高降得快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指循环系统内血压高于正常而言,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是以低于/90毫米汞柱为正常,而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高血糖是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是机体内一个独立存在的病理改变,病变部位在血液,病变性质是血糖代谢紊乱。

三高一直都是威胁到很多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三高常发病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环境的恶劣变化,三高疾病开始在青少年人群中出现。三高是人类致命的“头号杀手”。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与代谢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就高达35.7%,与“三高”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占总死亡人数的27%。

今天,营养师给友们推荐一种食物:莴笋,让友们轻轻松松甩掉三高。莴笋是一种绿色的健康蔬菜,也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时令菜。莴笋是营养科医生经常推荐的“千金菜”。现代研究表明,莴笋内含丰富的维生素,使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莴笋的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排尿,能适当减少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莴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低,而无机盐、维生素则含量较丰富,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烟酸。烟酸是胰岛素的激活剂,糖尿病人经常吃些莴苣,可改善糖的代谢功能。营养学研究认为,它富含的钾有助于保持人体动脉畅通,防止胆固醇的蓄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莴笋中还含有莴苣素、乳酸、苹果酸、天门冬碱、琥珀酸、甘露醇等。莴笋的浆液十分丰富,味道清新,略带苦味,能刺激消化,增加胆汁分泌,刺激消化道各器官蠕动,增强消化力,有降血脂的功效。另外,莴笋中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心智和情绪都有重大影响。因此,经常食用莴笋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