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自年11月8日开工以来,历经多天,计划于7月17日正式开馆,18日起对公众开放。“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创造一段体验”。上海天文馆从建筑到展品,可以说是将科普和科创的功能发挥到了最大。向全球征集了70件稀有陨石,多件展品,原创比例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这样“豪华”配置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的开放,对孩子们来说自然是一件盛事。理解宇宙,将宇宙浩瀚融入建筑细节上海天文馆主建筑有“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其实从走近天文馆起,孩子们已经沉浸在宇宙空间体验环境。从空中俯瞰上海天文馆的“圆洞天窗”“倒转穹顶”“悬浮球幕”。人民视觉图从上海天文馆的建筑看,本身就兼具教育意义,Ennead建筑事务所设计合伙人ThomasJ.Wong从物理学经典的“三体问题”中汲取灵感,在设计上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整座天文馆及其三大建筑主体——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共同诠释着天体(太阳、月亮和星星)运行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对比例、形态以及光线的细致处理,提升人们对于太阳和地球轨道运动这一基本关系的认知。这让人们在迈入天文馆之前便能从建筑外观与星空接触,感受宇宙的浩瀚无边。圆洞天窗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再看位于天文馆主入口处的圆洞天窗,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特别是夏至前后,光影与广场地面的圆形标志的重合,形成一种节气的标志。这让孩子们可以与天文学现象直接互动。官方推荐亲子游路线,预计游玩时间2-3小时那么进入场馆内,面对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上海天文馆,亲子家庭如何游玩,官方也给到了推荐路线。傅科摆。澎湃新闻记者孙湛图第一站是一楼大厅正中央的傅科摆,这套物理学装置正在记录地球自转。年,一位名叫傅科的法国物理学家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这个摆会沿着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这正是我们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第二站是一层的“家园”主题展区,整个展区主要介绍了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和银河系,在这里可以带孩子打卡星座、地球变迁、直击月球、土星环、万花筒这些展厅。在“宇宙”展区开始前的一个过渡性长廊上安排的一处大型多媒体秀——“星际穿越”。澎湃新闻记者孙湛图第三站是“宇宙”主题展区,进入“宇宙”展区,仿佛回到了课堂,“万有引力”、“光子跃迁”……科普关于哲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现场有很多互动环节,会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解。大年历、时空弯曲、天上地上的元素,可花主要时间去参观。“征程”展区内1:1还原的“天和号核心舱。澎湃新闻记者孙湛图第四站是二层“征程”主题展区,就像展区名字,这里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漫漫征途,开始部分展示了古人的求索和近现代天文学发展,之后便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果:嫦娥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天宫号空间站的天和号核心舱等。天和号核心舱一定要打卡,是1:1模型,孩子可以近距离观察宇航员的生活环境。除此孩子们还可以去伽利略书房,广寒揽胜、荧惑历险展厅。第五站是B1层的“好奇星球”特色展区,这里是一个适合3岁至8岁孩子的主题游乐区,布置酷似“外星球”。特别提醒这里需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