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际空间站迎来4名新旅客,有3名不是宇航 [复制链接]

1#
雷安萍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www.znlvye.com/

4月8日,“龙”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并于当地9日对接空间站,开展为期10天的太空旅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四名乘客中有3名都并非是正经的宇航员,而是普通人。

众所周知,太空作业是一份具有风险的事情,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在太空生活和锻炼,现实中的普通人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系统的培训,为何能够上太空呢?难道现在普通人也能够上太空了吗?

此次计划有何目的?

此次带队的是前宇航员迈克尔·洛佩兹-阿莱格里亚,迈克尔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应对绝大部分紧急情况,所以由他带领另外三名航天小白,也算是有了安全感。另外的3名“宇航员”来头也不小,一位是美国房地产大亨拉里·康纳,其次是美国房地产大亨拉里·康纳,最后是加拿大投资人马克·帕蒂。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钱。也就是说,此次航天与商业的结合,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所以并不是大街上随便一个人便能有幸前往太空的。想必乘坐飞船的船票就会是一个天价,大部分人都是买不起的。那么他们这些商人上去的目的何在?国际空间站是做科研的,此次和企业组织合作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商人们上去一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要体验遨游太空的感觉,而是希望能够将国际空间站与商业结合,探讨出更多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利益。利益驱使人心,只要是有利益的事情,都可以去探索和发展。

国际空间站本身就是一件很老的设备了,很多零件出现了老化的情况,在不断延长其服务期限的情况下,就需要对空间站进行维修,资金从而而来?空间站虽有16个成员国,但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美国与俄罗斯在掏腰包,面对巨额的资金支出,他们也力不从心,所以探索与企业组织相结合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与社会组织紧密合作还可以进行更多的事情,如教育、科研、商业活动等。而此次“Ax-1”任务便主要是围绕教育、科研方面进行。根据相关组织透露,“Ax-1”机组人员将会和地球相关组织合作,共同探讨研究微重力相关课题。

所以说,国际空间站与社会组织紧密联系之后,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还能够带动科研发展,同时还能让大众亲身参与到航天研究上来,拉近了大众与尖端科技的距离,起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普通人也能上太空吗?

很遗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太空。

想要上太空,一是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二是身体素质达标,并且通过严格的训练。

一架火箭有多贵?美国德尔塔造价约在9.64亿元,宇宙神约在11.7亿元,日本H-2A火箭约在11.4亿元,火箭平均造价在10亿元左右,而且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发射一次就意味着10亿元没有了,因此火箭也不是想造就能造的,需要多方出资。因此对于乘坐的人员来说,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才能回本。

例如美国送宇航员上国际空间站时,都会借用俄罗斯的飞船,同时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据了解,美国购买了70个位置左右,平均每个位置花费了1亿美元。这已经能够制造出一架火箭了。所以说想要上太空,没钱是很困难的。

另外,上太空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掌握了基本的太空生存和适应能力之后,才会接受考核,考核过关之后才会安排进入太空。例如理论知识,可以说必须要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情况,掌握数理化,大气、空间动力学、通讯、计算机操作等都需要熟练掌握。

最重要的还有体能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失重环境适应能力,掌握这些能力才能更快适应太空的环境。由此可见,想要成为宇航员并不容易,这是一份神圣伟大的使命和职业。

但是对于非宇航员来说,普通人上太空前接受的训练就相对较少了,因为他们并非是要直接操作空间站,或者进行太空作业,所以不用学历相关理论知识和太空技能,只需要提高身体素质,并且达到标准就可以了。

毕竟他们并不会长期呆在空间站,最多十天半个月,基本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所以还是相对简单、安全的。

如今,中国空间站已经投入使用,并且有多批宇航员进驻,并开展了大量实验,但是进驻空间站的成员都是宇航员,那么中国空间站是否也会让中国老百姓体验呢?我认为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但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只有当技术成熟,风险降到最低时,才会安排大众上去,让大众参与到航天建设工作上来,我想这既是大众的真实想法,也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国际空间站迎来首个纯游客乘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