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打通了空间站任督二脉神13航天员出舱
TUhjnbcbe - 2024/6/29 17:07:00

11月7日晚上19时左右,神舟13号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任务,翟志刚和王亚平穿着笨重的飞天航天服从节点舱门进入太空。这次出舱活动持续了长达6至7个小时,直到11月8日凌晨1时左右结束。

在出舱活动中,翟志刚是任务的主要执行人,而王亚平则起到辅助配合作用。从全程直播的画面可以看到,翟志刚和王亚平在天和节点舱内整理组件和工具,并打开舱门,慢慢飘出舱门前往任务位置。

据报道显示,他们安装了两个重要组件,分别是“悬挂装置”和“双臂组合转接件”。这两个组件属于中国空间站大小机械臂的级联装置,即为机械臂提供支持和连接作用。

具体来说,“悬挂装置”用于固定机械臂并提供电力,而“双臂组合转接件”则用于将小机械臂与核心舱的机械臂连接组合。这样一来,机械臂就能更加灵活地进行工作,提高航天任务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13号航天员执行的出舱活动采用了机械臂运送的方式。天和核心舱目前配备了一个重约公斤、臂长10.2米的大机械臂,共有7个关节,具有极高的精确性和承载力。

大机械臂的最大承载力可达25吨,可以进行舱位转移、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配合以及货物的搬运等任务。在神舟12号的出舱活动中,聂海胜就曾使用过这个机械臂,现在神舟13号航天员也借助机械臂进行了出舱活动。

有趣的是,天和核心舱机械臂的末端配备有一个“末端执行器”,可以与舱壁上的多个“目标适配器”完全对接,从而实现自主爬行的功能。年,“问天实验舱”也将配备一个5米长的小机械臂,并与大机械臂实现对接。

通过翟志刚和王亚平在出舱活动中安装的大小机械臂级联装置,“问天实验舱”上的小机械臂将能与天和核心舱舱壁上的“双臂组合转接件”完美对接,并具备与大机械臂连接的能力。

这一改进让中国空间站的机械臂在作业半径上增加了5米,提供了更远距离的牵引力,为航天员的出舱任务打开了更广阔的舞台。

因此,神舟13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相当于打通了中国空间站机械臂的任督二脉,让机械臂的功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按照原计划,神13航天员至少还将执行一次出舱任务,下一次任务将由翟志刚和叶光富执行,他们将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值得期待。

与中国的空间站类似,国际空间站也配备了一个名为移动服务系统(MSS)的机械臂。该机械臂由加拿大航天研制,总长17.6米,总重公斤,最大载重量可达吨,有着比中国机械臂更长的臂展。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每个空间站都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臂。虽然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具有更大的臂展和承载能力,但中国空间站只有约吨的总重量,故只需要25吨级的机械臂就能满足需求。

尽管如此,中国空间站的机械臂在不断发展中,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据了解,年,“问天实验舱”将配备一个臂长为5米的小机械臂,届时中国空间站的机械臂的臂长将达到15米。

总的来说,神舟13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在增加中国空间站机械臂的作业半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小机械臂的连接让机械臂能够更灵活地工作,为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通了空间站任督二脉神13航天员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