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在航天航空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由我们国内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在经历了长期准备之后,将于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们在航天事业领域又迈上新的台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科研人员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与我们在航天领域进行交流,甚至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我们曾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项目,但遭到西方各国的拒绝。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决意自行研发空间站项目,如今“天宫”空间站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彻底断绝西方社会阻止我们正常发展的图谋。
在西方各国围追堵截的背景下,我们国内的科研人员也遭受冷遇。9年前,“天宫”空间站的副总师侯永青女士,在参加国际空间站相关研讨会时,曾希望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机械臂问题展开交流,但却遭到无视。当时,美国航空局的相关人员做出关于机械臂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侯永青主动上前讨论,并透露我们也计划制造机械臂。然而美国方面的科研人员直接无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再次选择自力更生。
事实上,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已持续多年,但我们始终认为,在科技领域我们存在许多不足,希望通过与西方各国的交流,获得更多进步。然而西方国家显然保持着冷战思维,拒绝与我们沟通。在美国等国家的逼迫之下,我们最终走上巅峰。“天宫”空间站成功实现完全自主化,所使用的产品、部件、原材料均出自国产,关键核心元器件也完全自主可控。
无法与美国展开交流的机械臂,我们也依靠自身努力,成功研制。机械臂在空间站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能够协助宇航员在舱外进行大范围的迅速移动,还能展开货物搬运活动,就连舱段转位也离不开它。我们的机械臂总重量仅0.吨,但可以托举起总重量为25吨的大型舱段,空间位置的精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除简单的承重工作外,机械臂还能够对舱外的状态进行监视,捕获悬停状态的飞行器,检查并帮助舱表转移,还能够与实验臂进行联合。国际空间站也于年携带了由欧洲航空局提供的机械臂,但承载重量仅为8吨,而且无法实现自动部署。
整体灵活性也无法与我们的机械臂相提并论。我们的机械臂仅用4天便完成展开工作,而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历时6个月仍未完全展开,宇航员不得不出舱帮助其完成解锁操作。国际空间站计划在年退役,但美国方面表示将继续投入资金,尽可能延长其服役年限。但从国际空间站的状态来看,已经接近临界点。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全球唯一处于运行状态的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