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出舱活动中,核心舱机械臂托举翟志刚到达指定位置开展出舱操作,在王亚平、叶光富(舱内)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机械臂级联装置的安装工作。首位中国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漫步具有历史性意义。
00:35空间站机械臂
空间站机械臂是空间站建造、舱段转位、维修、维护作业和视觉监视多种功能的核心装备,集成了机、电、热、控制、光学等多个专业,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研制的技术难度非常大。
目前核心舱的10.2米长、7个自由度,末端在轨承载力达到25吨的大机械臂已经多次完美支持了航天员舱外作业任务。它能够利用其腕部和肩部的执行器采用首尾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外表面上的目标适配器对接,实现大范围的爬行作业。
首创的大机械臂爬行作业模式机械臂级联装置
此次航天舱外作业安装的是机械臂级联装置,由双臂组合转接件和悬挂装置组成。
机械臂级联装置安装作业双臂组合转接件
双臂组合转接件主要由两个适配器组成,其作用就是帮助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大小机械臂完成转接,合二为一,从而具备进行更大范围转移的能力。双臂组合转接件被型号研制人员形象地比喻为“宇宙级机械臂转接头”。
双臂组合转接件和悬挂装置的关系组合转接件与悬挂装置的关系好比“刀剑”与“刀鞘”。将来,当两个机械臂开展对接工作时,核心舱机械臂(大臂)将主动探向双臂组合转接件,通过末端视觉相机识别靶标,将其从悬挂装置上精准取出,再与“问天”实验舱机械臂(小臂)组合,形成更长的灵巧型空间机器人。合二为一的机械臂完成在轨作业任务后,便可收“刀”入“鞘”,由核心舱机械臂主动将双臂组合转接件重新放回悬挂装置中。收“刀”回“鞘”年,我国将发射“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问天号实验舱将搭载一个长约5米的小机械臂,通过双臂组合转接件进行两个机械臂的组装后,空间站机械臂长度拓展为14.5米,可实现对空间站舱体表面全覆盖巡检,两个机械臂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双臂合体”,完成高难度、更加多样化的任务目标。建成后空间站大小机械臂合体未来空间站五器组合体借用王亚平在完成出舱任务返回核心舱前说的一句话:空间站建造又进一步,中国航天精彩仍在继续,我们一起加油!本文主要信息源自空间站核心舱及机械臂研制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再次表示感谢。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请点个赞或发表宝贵意见,若要了解更多情况,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