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斗队长。这是我原创的第2篇空间站科普文章。欢迎阅读指正。
上一期,我和大家分享了中国空间站的前世今生。当年和平号空间站打开了太空的一角,之后由美国主导多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取而代之。因中美国际关系问题,美国拒绝了中国航天员登陆国际空间站的要求,从而刺激了我国科研工作者自己建造空间站的决心。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空间站的整体进度也在提升。尤其是今年,中国对太空的探索频传喜讯,更是让太空爱好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奋之情。
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年5月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下一步将继续攻克采样返回技术
可是,对于某些问题,很多人还是没有答案。比如为何中国空间站还要在太空搭两年“积木”?中国空间站为何比国际空间站重量轻?今天,北斗队长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两个问题。
01中国空间站为何要在太空搭两年“积木”?
任何一个空间站,都要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在太空。但是,我们要知道,仅空间站核心舱的重量就高达22吨。再加上其他舱室,空间站的整体重量,是现有火箭难以承受之重。所以,目前,中国空间站也只能效法国际空间站的做法,将空间站各舱拆解开来,一部分一部分的运往太空。未来两年,就是各个舱段在轨道上“搭积木”的时间,积木搭建完成之时,就是中国空间站建成之日。
换个角度去想,其实更能理解空间站这种搭积木的做法。还记得之前讲的和平号空间站灾难年吗?空间站在太空并非安枕无忧,它也会遇到一些磨损和故障,各舱分离更利于维修,也更能保证空间站整体的正常运行。
02中国空间站为何比国际空间站重量轻?
这个问题,在科研爱好人群里争论得最厉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习惯了用大、重、好来作为新兴事物的衡量标准。国际空间站在前,难免会与之对比。但是,在科研上,大未必是好的标准,中国空间站也完全不需要和国际空间站比重量。
在此,插入一段杨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答案:“我们跟国际空间站不比规模,而是要比效益。我们发展空间站的目的是支持大规模的开展空间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比如在重量占比上来讲,我们科学实验所用到的设备重量比起整站重量的占比,我们相对来讲是比较优的。我们在供电整个发电功率当中,用于科学实验的供电支持也相对是比较高的。与国际空间站相比,我们中国空间站是处于后发。很多技术在发展,所以我们的建造周期是可以大大压缩,吸取之前国外空间站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我们组装、建造和运营的成本,最大程度去支持科学实验。”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还在继续,无论是成功还是短暂的失败,都将为未来积累更宝贵的经验。中国空间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巨大工程,现在只是开始,很荣幸,我们可以相遇,用最朴素的语言解读最尖端的科研技术。
我们下期再见。
我是北斗队长,这是我要分享一万场科普的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