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的 http://www.jk100f.com/6月17日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日子,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54年后,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着三位航天员与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对接!作为一个航天科普工作者,我对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成就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在这里我与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眼中的“看点”。天宫空间站基本型看点一:从零起步比肩国际水平,仅用了不到美苏一半的时间。美国和前苏联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启动了载人航天项目,目前正在超期服役的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建设完成,而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年立项,仅用了30年时间,以一国之力即将建造完成达到世界第三代空间站水平的空间站。我们没有走美苏先建造单舱式,再建造多舱式的老路,而是一步建造多舱式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将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在接近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建造,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核心舱供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空间可达50立方米,对接上两个实验舱后,空间站整体可达立方米,这会是一个非常舒适的“三居室”。加上首尾对接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形成了“T”字形构型。未来根据需求可再加装两个实验舱形成“干”字形构型,空间站便可扩展为豪华“五居室”。我国的空间站共规划了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地球科学及应用、航天元器件与部件、航天新技术、空间应用新技术等11个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方向。虽与国外的和平号、“国际空间站”相比,天宫空间站规模相对较小但载荷支持效率更高,可提供多种标准接口,有望取得较高的工程应用效益。扩展后的天宫空间站示意图看点二:三枚“神箭”承运“天宫三宝”,可靠性与性价比完美匹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的长征五号B负责发射“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核心舱重量达22.5吨,每个实验舱重量也超过20吨。其中“天和”核心舱是国际上现役的航天器中单体最大的一个;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吨的长征7号负责发射最大质量为13.5吨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该飞船货运能力高居世界现役货运飞船榜首;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1吨的长征二号F负责发射重约8吨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神舟十二号在执行多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基础上,技术成熟度、质量与可靠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成功率达到%,堪称世界一流。天宫站三型火箭看点三:大胆采用新技术,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创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实施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交会对接时间由两天缩短为6.5小时。应用了北斗导航、激光导航、光学导航相结合,飞船自行完成测定轨计算、智能控制精准对接等创新技术。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长期驻留空间站,由33天增加到3个月。解决了环控生保、供电、热控系统、航天员应急决策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航天员乘组首次应用空间机械臂,核心舱在小柱段外围配置有承载力25吨的10米长“七自由度机械臂”。可经由在空间站外壁布置的“电力数据抓取夹具”,实现机械臂在舱体外表面的爬行移动。采用转位机构和机械臂结合,进行舱段转移、对接,在航天员和机械臂协同下,可完成复杂的舱外建造和维修作业活动。空间机械臂首次采用柔性太阳电池翼,核心舱双翼展开面积可达平方米,全部收拢后只有一本书的厚度,单翼可提供9千瓦的电能。明年建造的两个实验舱,将装有4个2对柔性太阳电池翼,每个单翼翼展约为30米,功率20千瓦。全部建成后总功率可达千瓦,能很好地满足空间站的能源需求。看点四:航天员安全得到充分保障。为了保证天上、地上都具有保护航天员生命,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长征二号F采用了广泛的冗余设计,火箭安全性达到99.7%。在火箭起飞前秒到起飞后秒时间段内,万一火箭出现问题,由长征2F型火箭逃逸塔拔出飞船飞离火箭,分离返回舱搭载飞行乘组返回。如果在逃逸塔分离后整流罩分离前(约秒)出现问题,则由整流罩逃逸发动机点火飞至安全距离,再释放返回舱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舱具有着陆后支持航天员陆上生存48小时、海上生存24小时的能力。航天团队还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同时携带发射船和备份船两艘飞船进场,发射船执行任务时备份飞船待命救援。如在神舟十二号停靠在空间站上,因为空间碎片或其他原因,导致神舟十二号返回时可能出现风险,备份飞船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射升空与核心舱对接,接回航天员。长征2F型火箭逃逸塔看点五:“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我国还将发射“巡天”光学舱,它将搭载2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和一系列先进探测器,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分辨率与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相当,但视场角达到“哈勃”的倍,如果在轨10年,可以对40%以上的、约平方度的天区进行观测,用于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最前沿问题,届时我们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宇宙之眼”!最烧脑的设计是“巡天”空间望远镜可与天宫空间站主体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设备维护和载荷升级等活动,这是我国空间站系统的一大创新。巡天空间望远镜看点六:成熟的年轻团队目前我国已陆续成功发射了12艘神舟飞船,把12名航天员、17人次送上了太空;成功发射了两艘货运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天和号核心舱,所有任务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研制团队不断年轻化,大多数科研骨干年龄在三、四十岁。神舟一号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拥有了一支具有航天精神的、“成熟的年轻团队”,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是我们航天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重要原因。在中央电视台转播过程中,我们还看到,全国青少年展现出对中国航天的巨大热情,以八一学校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科普卫星研制工程和空间搭载方案设计活动,他们是中国航天的新生代,这才是真正最值得国人欣慰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