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睿/高芫赫/时光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小时候,听着那些美丽的神话故事,我们就幻想着天上的众神“灵霄宝殿”是什么样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而现在,“天宫”真的来了,它就是我们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
这本“天宫”的介绍手册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空间站从选址到“装修”再到后期维护的系统设计思路。在这里把我们的太空家园比拟成生活中的家,一一对照更能方便我们理解认识。
(选填)图片描述
建设太空家园的历程
我们要“在太空建家”分三个阶段。“神舟”载人飞船既作为交通工具也作为短期居住场所的“房车”阶段;标志性任务是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只不过由于缺乏基础保障和物资补给等原因,在轨时间不宜太长;
接下来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作为居住场所的“经济适用房”阶段;由“天舟”货运飞船运送燃料和生活物资,还设有专门的生活区还健身区。丰富了天空居住环境。
以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作为居住和工作场所的“太空别墅”阶段,这是3.0时代的家,有了功能强大的设备,设施,有了家用汽车和货车,有了各式智能家居,航天员在天空过上了舒适的现代生活。
(选填)图片描述
现在太空家园
我们的家在哪?中国空间站选址高度涉及两条重要的线——卡门线和范艾伦辐射带,卡门线规定了空间站距离地面最近的距离,范艾伦辐射带规定了空间站距离地面最远的距离。中国空间站的选址位置缩小至距地球表面~km的范围。锁定了这个范围,最终选择什么样的高度需要用系统思维来综合考虑。
我们的邻居有谁?在相邻的近地轨道上,中国空间站周围有低轨遥感卫星,低轨通信卫星和国际空间站。
(选填)图片描述
怎么去这个家呢?可以往返的行程,饱含着设计人员的智慧。去程脱离地球引力到达第一宇宙速度主要依靠火箭托举,进入太空后,航天器与火箭分离,后半程的路由航天器独自飞行进入预定轨道。而回程靠的是“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穿越大气层上千摄氏度的高温,重新拥抱重力返回地面。
(选填)图片描述
我们的天空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天和”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的“t”字形组合体是房屋主体;核心舱的节点舱和尾部是泊车位;机械臂相当于建设中用的吊车,协助航天员到室外工作;“巡天”空间望远镜相当于在别墅外放了一台家用望远镜,定期还可以拿回家保养。家园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神舟的设计上在发射阶段,自主飞行段,与空间站自动交会对接段。停靠空间站期间,与空间站分离后,飞行全过程都有保险设计,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展望未来
我们远方的家总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探索,“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天宫筑梦之日起,我们的未来探索就将一往无前!
(选填)图片描述
我们的“太空家园”虽然很远,但是书里通过高清的图片,精美的插画,以及3D建模,把这个家的“装修”,通信网络,智能家居人性化,居住设计,收纳设计,家的维护,舱外维修,研制历程的蓝图。一一清晰而直观地呈现出来。
从本书我们能看到什么?看到我们不断探索的航天人,正是他们一代代的努力让太空家园变成现实!
我们可以期待什么?单个的空间站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从别墅变成联排别墅再到一个小区,让我们可以自由来往于天际之间,一起跟随我们的航天员的脚步继续前进走向月球和火星。
它还是什么?它还是一扇窗,一个起点,给孩子打开了通往未来的星际之路,继续探索“星辰大海”!
(选填)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