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因俄乌战争导致的俄美摩擦不断升级,已经从地面蔓延到太空中,国际空间站时刻面临着“分家”危险。3月14日,俄罗斯又向欧美等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各方必须在3月底前做出明确答复,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空间站项目合作。俄罗斯哪里来的底气要挟欧美?国际空间站将何去何从?人类太空探索的基地将就此灰飞烟灭吗?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当地3月14日的报道,俄航天局局长罗戈津表示,俄航天局已致信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及加拿大航天局,要求他们在月底前做出答复是否解除对俄航天局的制裁。如果月底前没有收到相关答复,俄航天局到时将做出关乎国际空间站命运的抉择,即俄罗斯将于何时正式终结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
我们都知道,国际空间站是至今为止人类最大的一座“太空堡垒”,它由16个国家历时十余年,投资上千亿搭建而成,主要用于物理科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六大研究领域,原本计划使用到年,后经各国协商决定延期服役至年。整个空间站由5个主要航天结构组成,大体可分为俄罗斯舱段和美国舱段,其中俄罗斯舱段仅由俄罗斯控制,而美国舱段则是多个国家共享,各部分紧密配合确保空间站在太空中正常运转。
虽然空间站总体上分为两大舱段,但两者的比例却差距很大,俄罗斯舱段仅占空间站整体结构的20%左右,并且日常运转还需要依靠美国舱段提供电力,这样的情形下,俄罗斯又哪里来的底气以终止合作来要挟欧美呢?
其实,俄罗斯舱段虽然占比不高,但地位却很重要,因为整个空间站的动力,全靠俄罗斯舱段来提供。空间站是一个重约吨的庞然大物,在距离地面公里的太空轨道上高速运转,它绕地一周只需要92分钟,每天绕地15.5圈。这个高度虽然远离地球,但依然存在着稀薄的空气,空间站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和空气产生摩擦。
这样的摩擦会导致空间站减速,如果持续减速就会导致轨道高度逐步降低,而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摩擦也就随之增大,这必然导致空间站进一步降速……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空间站就只能坠落地球了。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状况,就需要俄罗斯舱段提供动力以保持轨道高度,空间站的最近一次变轨就发生在年6月,由俄罗斯进步号飞船完成,此次变轨将空间站推升了米,俄舱段对空间站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除了保持轨道高度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俄舱段提供动力。国际空间站运行的轨道上并不是一片坦途,而是处处充满危机,因为人类发射了越来越多卫星,导致地球周边到处都是太空垃圾,它们可不像地面垃圾那样安稳的呆在一个地方,而是以每小时几万公里的速度高速绕地飞行,有一些与空间站近在咫尺,随时都有撞击的危险。所以,空间站预警将要发生撞击时,就需要俄罗斯舱段的动力来调整姿态或轨道规避撞击,确保空间站本身及宇航员的安全。
俄罗斯之所以敢发出“最后通牒”,这就是他们的底气所在。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最终答复让俄罗斯满意,那自然是万事大吉;如果让俄罗斯不满意呢?真的会发生空间站“分家”然后坠毁地球的惨剧吗?
这种可能性还真是无法排除,本来国际空间站就已经多次延期服役了,内部的“脏乱差”也是出了名的,每年维护费用更不是一个小数字,欧美国家借此机会处理掉这个“吞金兽”也不无可能。这种情况下,空间站将逐步降低并在一至两年后坠落地球,按照它的运行轨道,很大可能会坠落在欧美国家境内,因为没有动力系统,地面控制中心根本无法设定其最终坠落地点,这就可能会导致坠毁地区民众遭受无妄之灾,虽然可以提前疏散保住性命,但财产损失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当然,除了坠毁之外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美国航天局紧急制造一个动力舱段,然后由Spacex公司给空间站送上去。毕竟空间站在失去动力之初,它的轨道只会以每个月2千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这就给了欧美足够的缓冲时间,送一个新的动力舱段上去在技术上还是完全可行的。不过这样做的话会额外支出一大笔费用,这自然会让资金紧张的美国航天局更加捉襟见肘。
空间站的问题解决了,那离家出走的俄罗斯舱段呢?它能在太空中单独生存并运行吗?答案当然是没问题的。
俄罗斯舱段主要包括曙光号功能舱、星辰号服务舱和科学号实验舱三大部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功能齐备的小型空间站。之前和空间站在一起时虽然需要由美舱段提供电力,但真正独立出来也可以独立发电,因为它们有自己独立的太阳能帆板,而且曙光号里搭载了6.1吨燃料,足够保证这个小空间站在太空中运行好几年。
除了能提供动力外,曙光号还拥有电源、导航和通信等功能,星辰号可以让宇航员生活休息,实验舱则为宇航员提供了太空工作的空间。其实,俄航天局早就有了“单干”的计划,原本国际空间站延期服役至年,到期后俄航天局就准备用现有的舱段,自己组建一个叫“OPSEK”的空间站,并且俄罗斯在年3月发布过一个视频,模拟俄舱段脱离空间站之后的场景,由此看来俄罗斯早就准备好“分家”之后的应对方案了。
截至年3月17日,欧洲航天局对外发布消息称终止与俄罗斯合作,美国、加拿大虽然暂时还未回应,是否合作的还有待观察。如果空间站“分家”真的是无可避免的结局,虽然各国都有应对办法,但和则两利斗则两害,还是希望他们能妥善解决分歧,把太空探索科研事业继续进行下去,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而努力!
作者:牛晓天校稿编辑:小宛